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故事鐵花窗-雲林-梧北村-地方創生

鐵花窗是台灣的日常風景,畢業於台南藝術大學的蔡佳吟、黃啟軒將雲林梧北村的地方故事做成鐵花窗圖案,藝術讓偏鄉成了打卡熱點,就連村長也受觸動,重提畫筆。

以下摘錄自蔡佳吟執筆的原文,收錄於《小村,鐵窗,我家有故事:社區設計,翻轉椬梧再生》:

所謂社區營造,最重要的並不只是在營造「空間」,更是在營造「人心」,同樣的,以「藝術工作坊」方式介入參與社區,其目的並非只是讓居民學習到藝術手法,而是藉由創作過程建立參與者個人自我成就感,提升美學認知層次,並促使村民彼此交流,在過程中凝聚彼此的心,進而形成未來對公共事務的關懷與行動。

從「我不會畫」到「老師請幫我拍照」

在進行藝術工作坊時,所有作品都由參與者自己完成,藝術家僅扮演引導、協助及鼓勵的角色,這是為了讓參與者有完整的體驗,而非在最後分享作品時說:「這是老師幫我完成的。」

我發現每位參與者在完成作品的那一瞬間,表情總會有明顯的變化,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喜悅,神情是很迷人的!學員最初總會說:「我不會畫,請老師幫我畫!」但到後來,會變成「老師請幫我拍照,我要傳給我女兒看這是我做的!」參與者從一開始的自我否定,轉變為最後的自我認同,這就是辦理藝術工作坊的最重要價值之一。

故事鐵花窗-雲林-梧北村-地方創生(蔡佳吟(左)與黃啟軒(右)。圖片來源:暖暖書屋提供)

這種透過藝術參與而發自內心散發出來的歡愉感,是難以用言語形容的!這種歡愉感不僅是個人成長的基石,也是社區集體的成就感,除了促進社區人與人之間良善的互動與交流,也能凝聚成社區再往下一步邁進的重要動力。

社區居民除了從參與藝術創作的過程帶來對自身地方文化的自信心以外,外人的眼光與回饋也會讓他們更加自我肯定,例如本計畫案裡的「故事鐵花窗」引發的網路效應,讓原本默默無名、離都市很遙遠的偏鄉小村落,變成被廣為流傳的熱門景點,居民因為訪客變多及媒體的不斷報導,感受到這些營造成果竟然這麼受到大家的喜愛與肯定,這種影響力是加倍的。從內在的轉變,到由他人之眼看到自身家鄉的價值所在,自然產生對地方的榮耀感與濃濃的認同感。

延伸閱讀:日本頂尖設計師助陣漁夫大叔,冰淇淋飆出3億日幣營業額

農村美學,由土地生長出來

農村的公民美學在哪裡?公民美學所追求的並非菁英式、殿堂式的藝術,前文建會主委陳其南曾積極提出「公民美學」文化政策,他強調「將『美』的實踐視為每一位公民應該有的權利與義務,並藉由公民的美感責任,讓臺灣成為具有美感與倫理的社會。」以此喚醒公民美學自覺力、提升審美能力,共創美適性的環境。

進一步,我們可以思考農村原有的美學在哪裡?

美,可以是透過感官體驗而產生的愉悅感受,我們時常望著夕陽說著:「好美喔!」這種美不只是視覺上的色彩變化,還融合空間環境氛圍與身心感受,或與身旁陪伴者有關,是由各種因素交織、發自內心的感受。又如我們在農村看到老房子,看見紅磚、山牆、窗戶等,總會忍不住多看幾眼,覺得「好美!」事實上,這種美的感受是奠基在因我們了解到老房子所擁有的時代性和文化性的意義等文化底蘊之上。

故事鐵花窗-雲林-梧北村-地方創生(梧北村的故事鐵花窗。圖片來源:暖暖書屋提供)

當我們了解到,美,是由多重感受與空間環境交織而成,那麼所謂的「農村美學」可想而知莫過於那些在原有空間環境下所生長出來的養分,從農作物、農夫耕耘畫面到自然及人文地景等,從一塊紅磚到建築、巷弄,再從一抹微笑到一句關懷問候,這些皆構成人們身處農村時感受到「美」的時刻,而這些美感元素便是農村美學的重要基底。

藝術對社區的作用,好比農作物的催熟劑

那麼在農村美學的基底下,藝術可扮演怎樣的角色?藝術可以是一個良好的媒介,讓人因此產生多元化的探討與對話。但在藝術家進入到社區時,經常落入以自己慣性手法來表現的情況,而與所處的環境之間毫無對話與連結。

公共藝術創作,是藝術家走入公共空間,跳脫原有創作模式,與環境建立新關係,並藉由作品觸發人們關注在地事物,整合地域精神。此時藝術的意義,已從審視作品外觀,昇華至由人與人之間、人與社區之間的互動關係來探討其價值。

故事鐵花窗-雲林-梧北村-地方創生(「手」是故事鐵花窗的核心元素。圖片來源:暖暖書屋提供)

藝術對社區的作用,就好比農作物與催熟劑之間的關係。水果中有自然又神奇的催熟手法,例如只要將蘋果放在青澀的香蕉旁,香蕉就會快速的成熟以便食用,蘋果就是最佳的天然催熟劑。社區,就好比是青澀的香蕉,藝術,就是天然的催熟劑蘋果,不僅幫助香蕉加速熟成,擺放一起更增添視覺的豐富性,共同食用還增加許多營養,所以「當藝術進入社區」我們所著重與關注的不單單是表面的社區空間的視覺景觀美化,而是更深一層的在地居民心靈的集體提升,及其彼此人際交流的更加緊密,這樣的提升是促進個人和社區持續成長的潛在動力。

「你該不會是美術班的吧?」村長靦腆憶兒時

在辦理過的幾種不同類型的工作坊中,我想分享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個人生命故事工作坊」小故事。

梧北村年輕的李尚穎村長在參與活動時曾提筆畫圖,筆觸令人眼睛一亮,我開玩笑的說:「你該不會是美術班的吧?」村長很靦腆的說長大後沒有繼續畫圖,他回憶小時候曾因繪畫被稱讚:「全班只有兩個人的畫被老師點名到,一個是成績很好的學生,一個是我,但老師只有特別稱讚我畫得很好,當時非常開心,直到今天都還記憶猶新!」

故事鐵花窗-雲林-梧北村-地方創生(故事鐵花窗讓藝術走入偏遠的梧北村,不少村民深受觸動。圖片來源:暖暖書屋提供)

還有進行「安居樂業工作坊」時,我們邀請參與者製作代表自己的「小雨燕」,藉此引導學員由外觀、喜好、職業……等等來思考自己的特色是什麼?總是熱心服務社區的梧北社區王春生理事長,認為自己沒什麼特色,很平凡,於是我們聊起學生時期來做為引導,他說小時候原本成績不錯,但青少年時期很叛逆,成績一落千丈,引起老師特別關注。在那個盛行打罵教育的年代,這位老師卻用愛的教育方式,耐心陪伴他、了解他,直到長大成人辦同學會時,老師竟還一眼就認出他!……這段人生經歷,在他心中留下許多感動。

這兩位社區領導人的生命小故事,讓我有許多體會和感動,一方面感受到一位教師的態度,甚至只是一句話,都可在孩子心裡埋下一顆良善及充滿愛與希望的種子,不管長多大,每當回憶時都還能帶著淺淺的一抹微笑。另一方面則是感受到透過藝術工作坊,不論是以主題引導村民回想過往地方生活文化的美好點滴,或居民參與藝術手作的過程,感受到他們的那份滿足感,及完成作品時的充實感和自我認同感,都實實在在讓我感動於他們正在創作內在「心」的新風景,而且如此美麗!

故事鐵花窗-雲林-梧北村-地方創生

(本文節錄自《小村,鐵窗,我家有故事:社區設計,翻轉椬梧再生》,由暖暖書屋授權樂活島轉載,圖文經編輯並增訂標題。)

 

樂活島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