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面對情緒別著急,「慢一點,比較好」,王可元情緒消炎書單公開|樂活島

王可元出道以來扮演多個高難度角色,包括《我們與惡的距離》中的殺人犯,要清空角色的情緒負擔,他的方法之一是閱讀,而愛看的竟然是莊子、老子這些經典古籍。

他是《我們與惡的距離》中的冷血李曉明,也是《親愛的房客》裡外放的小鮮肉,戲中時而抑鬱時而癲狂,跟著角色起伏,加上自小容易緊張,王可元說不管作為演員或一般人,都有處理不完的情緒、面對不完的焦慮。

透過運動、大量獨處與閱讀,他才能把積壓的情緒清空、為情緒「消炎」。經常隨手拿本書翻閱,有感受就寫下來,「這對於表演或紓壓來說都滿好的,因為你不知道每一個階段或每一個時期的你,會不會突然有什麼想法可以回答你過去的疑問,」他說。

讓人意外的是,才31歲的王可元,愛書竟有不少是經典古籍,他推薦的情緒消炎書單,都在清空負擔,也享受孤獨:

《老子》

王可元近期大量閱讀老子:「老子說『空』才能『容』,他覺得我們人要像個容器,必須要是空的才能裝入新的情緒。」

王可元(王可元常隨手寫下閱讀、觀影後的想法。圖片來源:陳弘璋攝)

《老子》正好對應王可元身為演員的課題,把自己當作容器,才能裝入不同角色的思維,所以每一次面對表演,他覺得其實就是在實踐老子思想,「我必須把自己清空,才能往下走。」

《莊子》

王可元大三開始拍廣告、當模特兒,出道多年生活依舊簡單,閱讀、彈琴、看電影、運動、和狗玩,幾乎就是私下生活的全部。

生活哲學受《莊子》影響,他提到莊子的「心齋」和「坐忘」,「有次一個弟子決定不吃肉,要開始齋戒,但是他得到的回答是,其實心中的齋戒比生理的齋戒更重要,」王可元侃侃而談簡直像在上國文課。而「坐忘」指的是忘卻四肢形體的存在,「什麼都不要的時候,那才是真的不要。」

《情緒發炎》

情緒發炎》是王可元近期另一本愛書,透過系統化的分析,剖析每個人如何面對壓力、焦慮,「我最喜歡的部分就是,書裡會分析你屬於哪種反應器,」王可元說,書中詳列一連串問題,他自我檢測後,發現自己屬於過度、快速的反應者,「我覺得分析得很正確,因為面對事情,我總是想著要超前部署。」

王可元情緒發炎王可元近期的愛書之一。圖片來源:陳弘璋攝)

作者范.薩斯特倫醫學博士(Lise Van Susteren, MD)以科學和生理學角度剖析情緒發炎,教你辨識自身情緒發炎模式,再給予有效的復原計劃,「對我來說這不只單純是一本在講情緒的書,它更像一本工具書。」

「看完這本書我才發現,很多時候我都還沒整理得很清楚,就急著往前走,」他說書中提到很多生理、心理影響情緒的因素,他也是到了近幾年才比較有想法,發現對於情緒不用操之過急,可以慢慢消化,「慢一點,真的比較好。」

《孤獨六講》

蔣勳所寫的《孤獨六講》是王可元大學時代常閱讀的書,當時他正準備進入演藝圈,一度非常焦慮,「書裡講的是六種孤獨的詮釋,對我來說,現代人對於孤獨或孤單,比較難以接受。」

《孤獨六講》書裡寫著「孤獨和寂寞不一樣。寂寞會發慌,孤獨則是飽滿的」,而王可元享受也喜愛孤獨,更認為這是現代人面對情緒的必修課,「能夠理解孤獨,或是理解自己的情緒之後,我覺得情緒比較不容易發炎或變得複雜,」他說。

王可元(王可元透過閱讀來為情緒「消炎」。圖片來源:陳弘璋攝)

王可元特別推薦《情緒發炎》與《孤獨六講》這兩本討論情緒的書搭配著看,「這兩本書扣連在一起,會有很好的雙重效果。」

對未來不再著急,「我現在活得很舒服」

其實王可元也不是老僧入定到一點煩惱都沒有,但之所以閱讀,就是能藉助書中思考方式來幫助自己,「太直接面對,對情緒反而不好,」他說。

王可元認為現在的生活稱得上自在而平衡,「從很著急地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到現在知道我在那個路上,就覺得比較舒服,應該說我現在活得很舒服。」

「比較年輕的時候會給自己設下很多階段性目標,覺得一定要怎麼樣,或是一定不要怎麼樣,」現在發現過多目標其實多餘,「因為永遠無法確認什麼事情會發生或不發生。」彈著琴、翻著書,他用自己的節奏,穩步前行。

樂活島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