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瑞芳-地方創生-施岑宜-新村芳

「黃金鄉」瑞芳隨著礦業沒落,往日風光不再。作家施岑宜和先生卻在30歲時從台北搬到瑞芳,她說移居山城也許是逃離,但也有機會看見,自己原來有無限可能。

以下內容摘自《我的幸福在瑞芳學》:

搬到瑞芳的陰陽海邊住了快二十年,還是很難確認自己到底是不是瑞芳人?關於什麼是「在地人」,對我來說好難被釐清與解釋。鄰居的姨嬤們總還是說我們是臺北來的,但瑞芳鎮上新村芳書院的鄰居會說我們是水湳洞來的,不想再溯源太多,歸類就是在地人。仔細想一想,每個家庭最初都是外來者,只是誰先誰後的問題。我們到底是不是瑞芳人,就像一道模糊邊界,漸漸也放棄去釐清這點,畢竟也毫無意義。

我在都市成長的歷程,可能是少了草根的連結,從來不知故鄉的意義是什麼。於是,出發企圖去找尋屬於自己的家鄉,定居在一個地方。兩個孩子在瑞芳出生長大,也許這終究不是我的原生故鄉,但卻是他們的;我熟悉的臺北市,對他們來說則是陌生之地。或許有一天,他們的追尋與我背道而馳,而生命就是如此地超乎你想安排的。

移居陰陽海邊,60萬現金買下破舊老屋

兒子暑假參加了一場繪製家鄉的地圖比賽,我陪在一旁看他的創作,發現瑞芳的山河海都被他玩遍與走過,在老師的帶領之下,到處都是他與同學玩伴們的足跡。他們透過雙腳走遍了每一處山徑與步道,身體徜徉在東北角蔚藍溫暖的海水裡,用雙手挖開母親之河——基隆河的溪底探詢裡頭的寶藏,上山採摘瑞芳茶,拾回臺灣第一棵茶樹苗是栽種在瑞芳的記憶。

瑞芳-地方創生-施岑宜-新村芳
(施岑宜搬到瑞芳的陰陽海邊,住了快20年。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我不禁羨慕起這樣的童年,原來當年的出走,冥冥之中的安排是為孩子們建構一個回到與土地親近並連結的兒時歲月,來彌補自己沒有的鄉愁;對故鄉的找尋,原來是要透過他們來感受。我無法想像自己的童年可以是同學爸爸一吆喝,就出門前往地方公廟,幫忙打鼓助陣,歡迎遠道進香團的記憶;可以跟隨著已經退休的瓜山學長走爬自己家鄉的每座山頭,然後從高處眺望自己的家;也無法想像可以有著地方的耆老們,不厭其煩地陪著他們把往昔的礦山記憶召喚回來;更無法想像他們自力籌資為自己造舟,航向海洋,再從海上回首看自己居住的地方。

孩子真正成為了一位在地人,他們所積累的,我們已經遠遠趕不上;有一天這些生活成長的點點滴滴,終將成為長大後離家的養分,陪著他們度過生命的起起落落,化作可以安定自心的力量。以前以為孩子是因為我們而成為瑞芳人,其實是孩子們的投入參與擁抱生活,才讓我們真正的成為在地人。三十歲時,我們移居到陰陽海邊生活,用六十萬現金,買下一棟破舊的老屋,沒想到一轉眼,二十年過去了,兩個本不打算生養孩子的頂客族,現在變成一雙兒女的老爸老媽。孩子倆就讀山城的迷你學校,全校學生不到二十人,被認定為偏鄉小校,每年歲末時節,就有許多善心人士來年終關懷,收過一大箱的物資箱、白米、冬季的厚棉被、一大包過年迎賓糖果⋯⋯。以前聖誕節前,我總會送出暖心鞋盒關懷弱勢孩童,直到有一天我回到家,看到桌上也出現兩盒孩子帶回來的禮物時,我發覺,有些事情,以荒謬姿態不斷發生。

延伸閱讀:故事是地方最美的風景:藝術家用鐵花窗說故事,翻轉雲林偏鄉小村落

瑞芳-地方創生-施岑宜-新村芳(移居山城或許是一種逃離,但另起爐灶的遊戲可以自己說了算,不用與他人比較。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非都市=貧窮?「有些人無需透過外表或頭銜來證明自己」

住在非都市地區的人們都是貧窮者,而在城市討生活的人,經濟上就會比較寬裕;這樣的思考邏輯,總是一直的被強調,以致每年年終,總是有愛心滿溢的大人們,帶著可能會是不被需要的物資,來到校園中。孩子們必須透過表演款待謝謝他們,排排站的接受他們的給予並拍照。他們可能不知道,住在這裡的人,有些無需透過外表的打理或者頭銜來證明自己,裡頭的家長,有人可能是開雙B名車,還有教師或者是大學教授,而我們坐在臺下看著這荒誕的情境,是想哭又想笑。當然會有相對弱勢者,但跟市區的學校可能是一樣的比例存在,實際上差別不大。

許多朋友問我擔不擔心他們的競爭力與未來?一次臺北的頒獎典禮,看著市區的孩子們表演各式才藝,不禁在想,原本是有機會給他們相同的環境與學習的,可以像臺上那些看起來很得體與優秀的孩子們一樣,朝向社會認可的成功人生。但我們卻給出不同的選項,結果孩子下課回來興奮報告的,居然是慶幸通過測試不用去補救教學,當下滿無言的。

移居山城也許是一種逃離吧,厭倦要非常努力才能獲取小小的認同,還有不被看見的苦悶;另起爐灶的遊戲可以是自己說了算,不用與他人比較,可能是真正離開從小出生長大的臺北移居到山城的真實答案;那看似浪漫的選擇,有著抗拒與逃避,想放過自己一馬。不想贏到底是好還是不好?我至今沒有確切的答案,但孩子,真實的我想要邀請你嘗嘗那屬於勝利的滋味,也許浮誇、也許世俗,同時它可能也是一條挺煎熬的路,但你會有機會看見,自己原來可以有無限的可能。

我的幸福在瑞芳學

(本文節錄自《我的幸福在瑞芳學》,由時報出版授權樂活島轉載,圖文經編輯並增訂標題。)

樂活島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