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台菜-台菜天后-陳靜宜-台味

作家陳靜宜被譽為台菜天后,早年任職報社時期曾踢爆重組牛肉,抽絲剝繭功力延伸到小吃,當一般食記只著重口味,她卻花8年時間,揭開擔仔麵、蚵仔煎的身世之謎。

「我真正關心的是食物背後的人,食物只是我的媒介而已,」飲食採訪經驗近20年,陳靜宜這樣形容自己的寫作風格。被視為「風花雪月」的美食新聞,在她筆下能躍上頭版頭條;當別人還局限於口味式的食記,她已當起「偵探」,花費8年為20種台灣常民小吃尋根。

在陳靜宜新書《喔!臺味原來如此》中,包括擔仔麵、割包、蚵仔煎、豆花的身世都被抽絲剝繭地扒開,我們這才發現,原來,不少台灣人自認的「台味」不但能溯源到對岸,還能在東南亞找到「手足」。

深耕台菜領域多年,陳靜宜是同業口中的「台菜天后」,她卻親手摘下台味「台灣限定」的光環,不譁眾取寵地高呼「台灣之光」,反而尋根到大陸,她說,「食物如果存在很長的歷史,就有它一定的厚度,如果可以在這厚度之上再往上走,我們可以更好,但如果自廢武功把它切斷,這個食物就只有100歲,而不是5千歲。」

將飲食寫得有情有感還有厚度,陳靜宜自媒體圈初出茅廬起,就不同凡響。

台菜-台菜天后-陳靜宜-台味(陳靜宜飲食採訪經驗近20年。圖片來源:陳靜宜提供)

新人之姿踢爆重組牛肉,美食記者變偵探

2004年聯合報踢爆連鎖餐飲業者使用重組牛肉,執筆記者就是陳靜宜,不但是美食新聞首次攻上向來以政治新聞掛帥的聯合報頭版頭條,更讓陳靜宜拿下社長獎,當時她才剛從日文系畢業,是入社還不到兩年的菜鳥。

現在在網路搜尋,還能找到陳靜宜現身說法〈我如何踢爆重組牛肉?〉的文章,詳述資料蒐集、採訪的細心布局,追根究柢的精神,在那時就看得出端倪。後來她又踢爆餐廳販賣假松阪牛肉,同業眼中總是吃吃喝喝的「肥線」美食線,被她跑得像刑警或偵探辦案,屢屢登上頭版。

還在報社的時期,陳靜宜就出了第一本書《臺味:從番薯糜到紅蟳米糕》,隨著媒體環境變遷,她不願再盲目追逐稿量KPI ,毅然離開報社當起自由撰稿人,2016年一篇文章講失傳菜的文章,又掀起辦桌熱潮,奠定她「台菜天后」封號。

如今,這近20年的採訪、文字功力都匯集在新書《喔!臺味原來如此》中,時間跨度長達8年、實地走訪超過150個店家、穿越5,000里以上的路徑,她形容就像一份「成果報告書」。

延伸閱讀:解開雞卷身世之謎,為什麼雞卷裡沒有雞?

台菜-台菜天后-陳靜宜-台味陳靜宜揭開小吃背後的脈絡,例如雞卷就能在馬來西亞找到「手足」。圖片來源:陳靜宜攝影,麥浩斯提供

沒有文字的族譜!走訪廈門、漳州、泉州解開美食之謎

為了追蹤台味的原鄉,陳靜宜走訪大陸廈門、漳州、泉州,以及馬來西亞等地,但要解開常民小吃的身世之謎,過程可一點都不平常。

《喔!臺味原來如此》中能看見陳靜宜引用不少文獻,她的查證工作鉅細靡遺,因為無法確認文獻的正確性,她對照書上資訊,直接到現場一探究竟;還有些食物連既有的資訊都沒有,只能「自己開路」,土法煉鋼找在地人細細詢問。

然而即使同一項食物,50歲世代與30歲世代描述、回憶起來可能截然不同,再參雜有些人沒有受訪習慣、有戒心等變數,一個資訊,陳靜宜往往要問上5個人、10個人,等到能理出差不多的答案後,才會寫下來。

所以她能揪出麵線糊在閩南的蹤跡、解答雞卷裡為什麼沒有雞,還能挖掘出蚵仔煎的國際版圖,甚至從豆花搗碎或不搗碎看出你來自何處。這些庶民小吃的起源,對多數人來說早不可考或無關緊要,然而陳靜宜堅信「人是改變食物的關鍵」,因此找出食物背後分支、變遷的隱形脈絡,等同翻開沒有文字的族譜,串起不同時空的人與事。

台菜-台菜天后-陳靜宜-台味(我們認為的「台味」,原鄉不見得在台灣。圖片來源:陳靜宜攝影,麥浩斯提供)

最愛台南米糕、菜粽,「只要在這塊土地上累積,就是台味」

追蹤了這麼多台味小吃,問起這位「台菜天后」的私房清單,還是最愛台南家鄉味。陳靜宜首選台南米糕,糯米淋上肉燥,再配上肉鬆,滷丸,以及醃漬過的小黃瓜,每個細節都是絕配,「肉燥最棒的就是跟糯米結合,而不是跟白米飯,因為糯米才能好好承接住滷汁,白米飯容易軟爛。」帶點肥肉的肉燥淋在蒸好的糯米上,稍微一拌油脂便融化在糯米中, 聞得到香,但吃不到膩。

她也愛台南特有早餐菜粽,月桃葉包裹糯米、花生後下水煮,材料雖簡單,但是花生口感鬆軟、月桃葉香氣滲入每顆糯米粒,再淋上甜中帶鹹的醬油膏,讓人一早就口齒留香。

陳靜宜說台南人從不自認是饕客,然而美食就是日常生活。這種溫和淡然彷彿充盈著整個台味系統,「桌席上,第一道是生魚片,下一道是佛跳牆,再下一道是月亮蝦餅,再下一道可能是辣子雞丁,沒有違和感,」陳靜宜說,她認為台味最大魅力正是包容性,「我們能接納所有菜色。」

雖然為台味尋根,她享受的是探尋的過程,而非下結論,「只要是在這塊土地上所累積下來的、我們大家共同吃的東西,我覺得就是台味。」跳脫統獨、族群,最終在餐桌上海納百川,就是台味的風采。

樂活島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