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用小習慣復興台灣大豆,試試每週喝5杯本地豆漿|樂活島

台灣市面大豆逾9成是進口,且多是基改豆,農委會2016年起力推水稻田轉作大豆等雜糧,更有店家聯合發起倡議,呼籲每週喝5杯台灣豆漿,希望撐起國產大豆。

苗栗公館穿龍街村,180年歷史的水圳上,一間「穿龍豆腐坊」是老街上的人氣店家。來訪的遊客多半會坐在木頭椅上吃一碗紅棗黑糖薑汁豆花,或許再來杯豆漿。

這座由老屋改造、2011年成立的豆腐坊是IG打卡熱點,也有人形容是「文青豆花店」,復古又質樸的氛圍清新,你甚至能端著豆花到屋外享用,一邊吹著微風、看著水圳潺潺流過。

最特別的是店門口寫著「台灣黃豆製作日」的小看板,標示穿龍豆腐坊使用台灣有機黃豆做豆腐的累積天數。僅僅使用有機黃豆、鹽鹵、水製成的豆腐極細嫩,加入糖水就是豆花,想吃鹹的也能變成麻辣豆腐腦。

穿龍豆腐坊(穿龍豆腐坊的古樸氣氛很受遊客歡迎。圖片來源:張雨亭攝)

自2012年4月29日起,穿龍豆腐坊累積已有2千多日產出有機豆腐,其中前300日無法每日生產,因為國產有機大豆根本不夠,「進口豆太便宜了,基改豆更便宜,所以太多農夫已經不記得怎麼種了,」13年前從台北移居公館,種植有機紅棗、也推動有機大豆的陳淑慧說。

但有機豆製品的甘甜口感,進口豆根本比不上,穿龍街的老人家嚐過豆腐坊豆花、豆漿後直呼「這就是小時候的味道」,鼓舞他們繼續復興台灣豆、傳承老味道。在豆腐坊營運趨於穩定後,2017年成立「台灣豆陣線」,主要訴求是:每人每週喝5杯台灣豆漿。

穿龍豆腐坊(穿龍豆腐坊人氣甜點──紅棗黑糖薑汁豆花。圖片來源:張雨亭攝)

搶救台灣豆!用豆漿豆花傳承正港古早味

台灣豆陣線串連全台願意使用在地有機大豆的小店、通路,主張每1公頃不使用農藥和化學肥料的大豆田,約可收穫1,000公斤大豆,每公斤約可製成25杯300cc的豆漿。

因此假使每人每週喝5杯台灣豆漿,那麼一人一年就需要10公斤大豆,100萬人響應,就能促使1萬公頃的農田復耕,使漸漸消失的正港台灣豆,慢慢回到這片土地。

其實不只穿龍豆腐坊這樣的店家想復興台灣豆,就在台灣豆陣線發起倡議的前一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開始推動「大糧倉計畫」,鼓勵農友活化休耕地,並將水稻轉作包括大豆在內的雜糧。

台灣黃豆(台灣豆陣線要推廣正港的台灣大豆。圖片來源:張雨亭攝)

「大糧倉」促台灣豆產量升,盼打開銷量

目前國產大豆都是非基改,且備有生產履歷、各具特色,例如「高雄9號」含醣量較高、「台南10號」則蛋白質高,兩者調和做豆漿甚至不必加糖,風味絕佳。

國產豆運輸里程少,碳足跡低,大豆與水稻輪作更能固定空氣中的氮素,提升土壤地力,是友善土地的好幫手。在政策推動下,根據農糧署資訊,2016~2019年台灣大豆生產面積從2,177公頃增加至3,405公頃, 產量也增加55.7%,但消費量沒跟上產量增幅,所以庫存反而增加。

為了提升台灣豆銷量,已有不少食品業者加入,使用國產大豆製作豆類加工食品。除了台灣豆陣線,也有其他小農自組聯盟,都想提升市場消費意願,讓台灣豆產多也銷得多,快快復興起來。

樂活島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