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萬華-新住民-越南

萬華因疫情受創,其中新住民的困境更少為人知。社工奔走募物資,還辦線上小酌讓越南媽媽吐苦水,雖然因外來身分承受白眼,看到萬華被污名化,她們一樣同仇敵愾。

「我們在臉書開直播包廂,約說『今天大家一起喝一杯』,就一人一罐啤酒,隔著螢幕喝,」台灣社區實踐協會社工潘育欣說。隔空開喝,除了互吐苦水還兼訊息交流,因為這群線上相聚的越南姊妹中,很多人並不完全理解每天瘋狂轟炸的疫情新聞,需要社工幫忙說明。

潘育欣會趁機問,「有沒有需要什麼物資?知不知道停課資訊?或是跟她們說,有哪些紓困可以用。」

線上喝一杯,越南姊妹們隔空取暖解憂

新住民是疫情中較少被提及的一群,然而新住民的困境不僅僅是失去工作,心理層面的衝擊,可能比一般人更嚴重,「平時跟自己國籍的姊妹聚在一起,是她們滿重要的支持,但是現在都沒辦法了,」潘育欣解釋,一般民眾關在家還能和家人交流,這群嫁來台灣的媳婦卻不見得有緊密的家庭互動,「真的滿多人很快就出現很憂鬱的狀況,所以我們才會每週都開直播包廂聚會。」

姊妹們線上談什麼呢?大家聊飛回越南的機票價格,卻苦笑根本買不起,話題一轉又和土生土長的萬華人一樣同仇敵愾,為部分媒體加諸萬華的污名而激動不已,儘管她們嫁來台灣,生活不盡如意,也不見得都擁有最初夢想的溫暖家庭。

延伸閱讀:自主停業、號召篩檢 艋舺夜市會長「超前部署」仍不敵疫情:擺攤以來,這次最慘

萬華-新住民-越南(因為萬華茶藝館爆發群聚感染,越南媽媽「小星星」感受到異樣眼光。圖片來源:「越窩越好」提供)

茶藝館群聚感染,萬華新住民承受異樣眼光

根據台北市政府民政局資訊,截至今年5月底的統計,萬華區新住民共4,687人,是全台北市最高,其中雖以來自中國大陸佔比最大,越南籍居次,但是越南新住民較容易有文化適應問題,因此是台灣社區實踐協會的主要協助對象。

「這些新住民很多都從事市場、餐飲業相關工作,目前絕大多數人都是停工在家,」潘育欣說,不得不外出工作的人,則害怕把病毒帶回家,無比恐慌。

除此之外,還得承受異樣眼光。5月中,萬華茶藝館爆發群聚感染,有議員指茶藝館陪侍多半是外籍女子,越南媽媽「小星星」就向社工抱怨,出門買燈泡,老闆一聽到她的口音,就說賣完了,「他原本還在門口,聽我講話是越南人,才說不賣的。

社工協力單親媽媽,越南小吃店回饋社區

「小星星」開設的「越窩越好」,是和台灣社區實踐協會共同經營的越南小吃店,開店3年多以來,離婚的「小星星」撐起她和一對子女的生活,也慰藉越南姊妹們的鄉愁。

萬華-新住民-越南(「越窩越好」不只是小吃店,更是社工與新住民協力打造的友善據點。圖片來源:台灣社區實踐協會提供)

這波疫情之前,「越窩越好」不僅是越南姊妹們聚會的據點,也為持待用券的人提供免費餐點,因此在5月底、萬華已經形同空城的一段時間,店裡甚至一度承受著虧損維持營運,就怕如果不做生意,持待用券的人(其中很多是孩子)要上哪裡吃飯?

6月開始,「越窩越好」才找出新的營運模式,以外帶、外送方式販賣便當,並供應需要幫助的家庭,萬華在地店家「家香味食堂」、「蔴油李」也自發贊助餐點,讓社工們得以在疫情中,持續照顧著飄洋過海而來的新住民。

「小星星」對社工說,很想念之前姊姊們在店裡吃吃喝喝、聊天相聚的時光,「少了姊妹來店裡,真的差很多。」疫情不知何時結束,「越窩越好」努力撐著,不只是為姊妹們守住,也與社工協力,繼續幫忙著困苦的人。

「越窩越好」粉絲頁上,有這麼一段話:「我們是新住民,來自越南,也是萬華人。」萬華是異鄉也是家鄉,感受過人情冷暖,即使不是每一個接觸到的眼神都很友善,還是想回饋腳下的土地。

樂活島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