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Plogging-淨街慢跑-胡杰

跑者胡杰在街頭跑了8年,去年疫情下難以揪團跑步,一度倦怠。但今年參與Plogging(淨街慢跑),他重拾跑步樂趣並說:「讓世界因你的經過,變得更好。」

胡杰在2013年創辦超人氣社團「街頭路跑」,他辭去原本的工作,帶著上班族透過跑步紓壓,並在不同路線中認識城市。長達8年的資歷,至今談起跑步雙眼依然發亮,但是新冠肺炎疫情一來,讓他一度陷入低潮。

「因為疫情,沒辦法與人接觸,但我需要跟別人一直亂聊天,」胡杰說,去年是他跑得最多、但也最覺無趣的一年,一整年跑了2,300公里,幾乎是往年的1.5倍。因為無法像往常一樣揪團上街頭,他只能自己跑步打發時間,跑得長卻也孤單疲憊。

plogging-淨街慢跑-胡杰(胡杰參與AVEDA的Plogging(淨街慢跑)活動,帶領跑者一同在台北東區進行淨街任務。圖片來源:陳德信攝)

跑者千百種,有人酷愛獨自上路,但胡杰的雙腿全靠「樂趣」驅動,跑步對他的意義從不是公里數,「有趣的人、有趣的地方,才是讓我跑步的原因。」

好在今年上半年,兩場與環境有關的路跑為他找回樂趣:4月初他要先帶領跑者在台北東區Plogging(淨街慢跑),5月再參加新北的香魚川路跑,沿著新店溪香魚成長洄游路線而上,守護河川。

「跑步中你往往會忘記時間、忘記你所看到的東西,只專注在跑步這件事,」胡杰說,多數路跑在時間流逝中默默結束,但像Plogging(淨街慢跑)這樣帶有環境訴求的跑步,每一步都有意義,「因為你的經過,可以讓這世界變得更好。」

揪跑者淨街,「只要開始,就可能變成日常」

「我覺得環保會是未來路跑的一個趨勢,」胡杰說,保護地球的使命不能只用道德意識來驅動,透過路跑讓它變得有趣、變得日常,才能長久。

Plogging(淨街慢跑)2016年由瑞典人Erik Ahlstrom發起,號召跑者自發性地在慢跑中順手撿垃圾,已掀起全球熱潮。但在台灣,還不像淨山、淨灘那樣受關注。

plogging-淨街慢跑-胡杰
(Plogging(淨街慢跑)除了守護環境,還比傳統的慢跑、健走多了深蹲撿拾等動作,有機會消耗更多熱量。圖片來源:陳德信攝)

「其實我們對一個城市、一個地方都有感情和期待,希望它能像想像中一樣那麼好,」胡杰說,但台灣都會中多數人都仰賴清潔隊員,認為自有人會負責收拾,「所以走在路上的人不撿垃圾,跑步的人也不撿。」

街頭路跑多年,他觀察到總是早上清潔隊員收拾後最乾淨,從下午到晚上逐漸變得髒亂,透過Plogging(淨街慢跑)活動,他希望觸發跑者的覺醒,分攤城市清潔的責任,並逐漸變成習慣,「只要開始撿起垃圾,力量就不一樣,有了第一次之後就可能變成日常。」

為每一次的跑步尋找動力,3條大台北路線推薦

胡杰也為大台北地區的跑者推薦3條路線,這3條路線難度都不高、容易實踐,如果能隨手撿起垃圾,更能成為每次跑步的動力:

路線一:感受生命的變化──植物園

在植物園內跑一圈約1.4公里,這個較少人提及的路線,胡杰卻大力推薦:「雖然是同樣的路線,但每個星期都不一樣。」植物園內每一天都能感受四季的變化,為日復一日的路跑增添樂趣。

路線二:觀察城市不同面貌──台北市、新北市政府周邊

胡杰推薦跑者繞著台北市、新北市政府周邊跑,「這些地方位置不變,但周遭都一直在變化。」

既能感受建築的恆常,又能觀察城市的變化,是胡杰認為這個路線最特別的地方,「不管看建築或人的多樣性,都非常有趣,」更特別適合想要長長久久跑下去的人,「你只要堅持,旁邊的變化會讓你覺得很豐富。」

Plogging-淨街路跑-胡杰(胡杰認為,跑步不在於追求公里數,呼籲有時間就跑,不要管多遠。圖片來源:陳德信攝)

路線三:探索最近的答案──住家附近

「有時候答案就在四周,但我們往往都到太遠的地方找,」胡杰說,跑者常喜歡往遠處、往長距離跑,但又因為沒時間而打亂計畫,他推薦選擇自己有空的時間,出門後隨意往右、往左、往前或往後跑,「今天跑這個巷子、明天跑那個巷子,或者公車坐多一站,然後跑回來。」

「我們每天都走習慣的路線,卻沒有去探索家附近有什麼新東西,」胡杰說他經常隨意乘公車坐幾站後,再下車跑回家,「我保證你都會看到不一樣的東西。」

街頭路跑這麼多年,胡杰說他也持續在尋找跑步的動力,現在對他而言,即使跑15、20分鐘都有意義,「最棒的跑步不在於公里數,有時間就去跑,不要管多遠。
 

樂活島粉絲團